項目范圍:
城市設計、城鄉規劃(總規、控規、修詳規)、旅游策劃與規劃、產業規劃、公共空間風貌提升設計。
產業園區規劃
產業園區是指為促進某一產業發展為目標而創立的特殊區位環境,是區域經濟發展、產業調整升級的重要空間聚集形式,擔負著聚集創新資源、培育新興產業、推動城市化建設等一系列的重要使命。產業園區能夠有效地創造聚集力,通過共享資源、克服外部負效應,帶動關聯產業的發展,從而有效地推動產業集群的形成。因此,產業園區規劃就顯得非常重要。
產業園區規劃是比較全面的產業園區長遠發展計劃,是對園區產業發展、空間布局、土地開發、招商引資、運營管理等全局性、長期性、基本性問題的研究分析,是未來一個時期指導產業園區健康發展的行動綱領。
研究制定產業園區規劃是落實區域經濟發展戰略、提升園區發展水平的客觀要求,高起點、高標準、高要求做好規劃研究工作對于充分發揮園區比較優勢、科學開展招商引資、切實提升園區核心競爭力等具有重要作用。
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規劃
根據黨在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為深入發掘傳統村落歷史文化資源,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及弘揚非物質文化遺產,充分弘揚傳統村落的歷史和傳統民間文化,運用規劃手段保護傳統村落,通過農業、文化及旅游的融合發展,實現農民脫貧、鄉村振興。
旅游規劃
旅游規劃是依托規劃區域的旅游資源及內外部條件,對區域的旅游業要素進行優化配置和對旅游業的未來發展進行的科學謀劃。通過確定發展目標,提高吸引力,綜合平衡旅游體系、支持體系和保障體系的關系,拓展旅游內容的廣度與深度,優化旅游產品的結構,保護旅游賴以發展的生態環境,保證旅游地獲得良好的效益并促進地方社會經濟的發展。
鄉村振興規劃
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黨和國家事業全局,深刻把握現代化建設規律和城鄉關系變化特征,順應億萬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三農”工作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從黨的十九大到二十大,是“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又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